服务热线:400-172-7492
付费指导登录
会员注册
规避招标的行为主要有哪些,如何防范
来源:
电力能源招标网
发布时间:
2025-04-03
规避招标行为是指在工程项目、货物或服务采购过程中,有意采用各种手段逃避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招标程序。主要规避招标行为包括以下几类:
项目拆分:将一个规模较大的项目人为地分割成多个小项目,使得每个项目的规模低于法定的必须进行招标的标准,从而达到规避招标的目的。
隐瞒实际情况:对项目的真实需求和标准进行掩盖或者曲解,强调其特殊性与复杂性,以此为借口将其划入非强制性招标范畴,不按照正常的招标流程进行操作。
合同执行期及金额操控:通过故意延长合同的执行期限,并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,使得整个合同总金额难以在一开始就确定下来。常见手法是先签订一个小数额的合同并执行完毕后,再连续多次续签,这样既能满足实际采购需求,又能成功规避招标规定。
针对以上规避招标的行为,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:
严格项目审查:加强对项目的实质性审查,确保准确把握项目的真实情况和需求,一旦发现有违法规避招标的行为,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,从源头上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。
严肃查处违法行为: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专项治理行动的原则(例如“三个一律”的原则),对规避招标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,不仅要恢复正常的招投标秩序,还要对违规单位和个人起到震慑作用,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。
【免责声明】电力能源招标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分享和传播,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
下一篇:
哪些情况可以补抽评标专家